困境 棋牌游戏是群众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象棋则是中国的一项传统棋类游戏,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世界上会玩人数最多的棋类游戏[url=http://www.xqbase.com/other/promotion.htm#note_1]
[1][/url]。中国象棋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地位和价值是其他游戏所无法取代的。
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顶级象棋赛事的萎缩,中国象棋的群众基础有所动摇。尽管互联网的发展带给中国象棋更多的机会,但是中国象棋在网络游戏中的地位却逐渐被边缘化[url=http://www.xqbase.com/other/promotion.htm#note_2]
[2][/url]。很多专业人士对中国象棋的前景表示担忧,甚至有人预言十几年后,中国象棋将只能在古玩商店中看到,而成为真正的“遗产”。
中国象棋之所以面临困境,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规则不统一。国内现行的象棋规则,处于中国规则和亚洲规则[url=http://www.xqbase.com/other/promotion.htm#note_3]
[3][/url]并存的状况,并且很多概念没有科学的定义,导致国内顶级比赛中出现很多争议的判罚。而在群众比赛中,遇到规则问题更是无所适从。
二、先手方具有一定的优势,不容易通过其他方式补偿。
三、和棋过多。尤其是在高水平比赛中,两位顶尖高手只要有一位一心求和,另一位就难有机会取胜。
最后一个原因对中国象棋来说是致命的。国内一些顶级赛事的和棋率高得惊人[url=http://www.xqbase.com/other/promotion.htm#note_4]
[4][/url],频繁的和棋使得比赛的观赏性下降,严重阻碍了中国象棋的发展,有可能导致中国象棋的最终没落。
为了减少比赛的和棋率,很多象棋工作者做出不懈的努力,赛制改革也从来没有停顿过。胡荣华提倡采用“红和判负”的赛制,尽管遭到很多顶尖棋手的反对,但最近国内部分比赛采用了这一赛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赛制的改变是有限的,因而有些学者认为,要从根本上减少和棋,必须从改变规则入手。
借鉴 谈到规则的变化,就不得不把国际象棋牵扯进来。国内有很多既擅长中国象棋,又精通国际象棋的好手,他们不仅比较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异同,也希望两种棋类彼此借鉴。
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历史渊源来看,每一种棋子代表了一个社会角色,棋子的走法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观念[url=http://www.xqbase.com/other/promotion.htm#note_5]
[5][/url]。华旗
(爱国者
)的总裁冯军认为,国际象棋的每一种棋子都代表进步的观念,而中国象棋却并不如此,只有炮比其他棋子具有更积极的意义,所以将中国象棋的炮引入到国际象棋中,创造出“爱国者象棋”[url=http://www.xqbase.com/other/promotion.htm#note_6]
[6][/url]。这种新兴的棋类游戏首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推广,并受到学生的青睐。
更多的中国象棋爱好者,则是希望在中国象棋中引入新的元素。著名象棋棋谱编辑软件《象棋演播室》的设计师董世伟,其网名为“过河象”,寓意就是希望中国象棋的相
(象
)可以过河[url=http://www.xqbase.com/other/promotion.htm#note_7]
[7][/url]。尽管过河象的这一设想并没有广泛传播,但其意义是深远的。
2006年
4月,清华大学
BBS站象棋版的一些网友,引进了国际象棋“升变”的思想,提出了仕
(士
)相
(象
)可以在原位升变成兵
(卒
)的走法[url=http://www.xqbase.com/other/promotion.htm#note_8]
[8][/url]。就文化观念上来说,木兰尚可替夫从军,作为主帅身边谋士的仕和相,也应可以拿起武器冲锋陷阵。
新规则 仕
(士
)相
(象
)升变成兵
(卒
)的规则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仕
(士
)相
(象
)只能在底线升变;
二、仕
(士
)相
(象
)升变成兵
(卒
)需要花一步棋,变成的兵
(卒
)占据原来仕
(士
)相
(象
)的位置,下一步棋才能走;
三、升变是不可逆的,即兵
(卒
)不能变回仕
(士
)相
(象
);
四、升变后的兵
(卒
)同其他兵
(卒
)的走法一样,过河前每步只能前行一格,过河后才能横走。
新规则给中国象棋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趣味性和观赏性的提高。
目前中国象棋和棋太多,根本上的原因就是仕
(士
)相
(象
)缺乏进攻能力,在残局中仕
(士
)相
(象
)对进攻方往往没有任何贡献,相反防守方仕
(士
)相
(象
)的存在却成为进攻方取胜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相比之下,国际象棋非常注重子力价值,只要进攻方最后多一个兵,取胜就有了
50%以上的机会,因此开中局为了一个兵而你死我活,残局因为一个兵而错综复杂,这就增加了下棋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在允许仕
(士
)相
(象
)升变成兵
(卒
)之后,中国象棋的仕
(士
)相
(象
)地位就如同国际象棋的兵,成了棋之灵魂。开中局很不起眼的仕
(士
)相
(象
),随着棋局的演化,在残局中将扮演决定性的作用。 升变赋予防守子力仕
(士
)相
(象
)进攻的能力,使得中国象棋不再是车马炮的艺术,转而成为整体战术和整体意识的艺术。旧规则下单车对士象全、单马对双士的局面,即使进攻方有仕相全也是和局,然而在新规则下,只要进攻方有一个仕或者相,就能奠定胜局。这样,弱方守和的机会就减少了,很多通过消极应战而坚守和棋的战术,在新的规则下就失效了。相反,很多看似平淡离奇的棋局,例如才一开局双方就兑去了双车,因为仕
(士
)相
(象
)具有升变的潜力而不再乏味。
新规则给中国象棋带来新思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
并非另一种棋 有人认为,在中国象棋中引进国际象棋的升变走法,就好比在国际象棋中引入了中国象棋的炮,它跟“爱国者象棋”没有区别。新规则是不是仅仅产生了一种新的棋类游戏,或者只能算是中国象棋的近亲或变种而已?这个问题需要从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分别加以阐述。
就开局而言,新规则尽管赋予防守子力仕
(士
)相
(象
)进攻的能力,但是转换这种能力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最直接的代价是放弃了仕
(士
)相
(象
)的防守能力。根据一般的开中局观点,原位兵
(卒
)的价值比仕
(士
)相
(象
)小得多,弃一个兵
(卒
)以保全一个仕
(士
)相
(象
)尚且值得,又有谁愿意把仕
(士
)相
(象
)变成底线的兵
(卒
)呢?其次,使仕
(士
)相
(象
)演变成具有进攻能力的过河兵
(卒
),其历程是漫长的,除了升变需要花费一步棋以外,兵
(卒
)从底线走过河还需要五步棋。开局阶段有“一子换三先”的说法,所以几乎不会出现仕
(士
)相
(象
)升变成兵
(卒
)的走法,原有的开局体系在新规则下将完全适用。
就中局而言,杀法是制胜的关键。很多利用仕
(士
)相
(象
)障碍的杀法,例如闷宫杀、铁门栓杀等,在新规则下是不是使防守方更容易弃子解杀呢?答案是否定的,原有的杀法在新规则下依然全部适用,因为升变需要花费一步棋,而升变后的棋子要等到下一步棋才能走。杀法讲究的是抢先,当杀法即将形成时,再去通过升变让仕
(士
)相
(象
)离开位置,至少需要花费两步以上的棋,解杀的希望非常渺茫。守势一方通过升变预先解除防守隐患的机会也很少,因为升变毕竟削弱了防守力量,而且变成的兵
(卒
)由于活动能力有限,更会成为阻碍防守的因素。 就残局而言,改变的只是残局定式,而残局中常用的等着、顿挫、封锁、困子等战术依然是适用的。至于中残局策略,不但大部分保留下来,而且有所发展。这里列举几点予以说明[url=http://www.xqbase.com/other/promotion.htm#note_9]
[9][/url]:
一、中局的首选目标是把对方将死,实现这个目标要不惜一切代价。在新规则下,这个思想同样适用。
二、获得子力优势时,要尽可能地加强进攻,进一步扩大子力优势。在新规则下,这个思想同样适用。
三、在对方防守稳固,仕
(士
)相
(象
)不缺时,子力优势不足以取胜,要避免兑子。在新规则下,优势一方更应该把仕
(士
)相
(象
)升变成兵
(卒
)的可能性考虑进去,有时通过兑子简化局势是必要的。
四、劣势一方可以通过兑子来谋求和局,甚至采用子力损失的兑子。在新规则下,劣势一方不能视对方的仕
(士
)相
(象
)形同虚设,实施兑子战术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五、局面僵持时可以考虑谋取多兵优势,多两个兵即为优势,多三个兵即为胜势。在新规则下,也应该考虑多仕
(士
)相
(象
)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新规则下,中国象棋的分析方法、理论体系、战术和策略没有产生大的变化,新规则更不会动摇中国象棋的大局观、兵法和哲理,诸如“宁失一马,不失一先”、“丢卒保车,丢车保帅”、“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等象棋谚语,在新规则下同样适用。因此,新规则的引入并不是产生另一种棋,更不是对中国象棋的否定,它传承了中国象棋的精髓,是中国象棋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历史意义 通过改变规则来提高观赏性和趣味性,或许会遭到很多专业棋手和棋迷的反对,但是纵观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每一次规则的变革不都经历过这样的风险和阻力吗?
国际象棋源于印度的一种名叫“沙特兰兹”
(Shatranj)的棋,公元
8世纪便形成了国际象棋的雏形,此后规则就一直在发展,象和后的走法直到
15世纪才被确定,王车易位的走法诞生于
16世纪,但直到
19世纪才最终确定王车易位的位置,国际象棋最后一次走法的改变在
1880年,增加了“吃过路兵”的规则[url=http://www.xqbase.com/other/promotion.htm#note_10]
[10][/url]。国际象棋之所以能成为全世界的博弈游戏,原因之一就是它在不断变革规则,以适应各个时代的群众对趣味性和观赏性的需求。 再来看中国象棋,尽管中国象棋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学者普遍认为它定型于北宋末期
(12世纪
)。近千年的墨守成规,或许是中国象棋无法走向世界的一个原因。很多亚洲民族都有自己的象棋,如将棋
(日本
)、朝鲜象棋、蒙古象棋、缅甸象棋、泰国象棋等,中国象棋跟这些棋类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鲜活的,就在于它不断自我更新并吸收外来的养分。中国象棋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借鉴国际象棋的思维进行变革,这一做法是合理的,是进步的,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注 [1] 根据国外著名棋牌游戏软件
Zillons of Games的介绍,会玩中国象棋
(Chinese Chess)的人口至少有
2亿,理所应当成为世界上会玩人数最多的棋类游戏。
[2] QQ游戏平台
2007年工作日的黄金时段
(晚七点到八点
),平均在线人数在
400万左右,其中中国象棋只有
10万左右,远少于斗地主
(150万左右
)、四国军旗、升级、麻将和连连看
(均在
20万左右
)。
[3] “中国规则”指的是
1999年中国象棋协会编写的《
象棋竞赛规则》,“亚洲规则”指的是亚洲象棋联合会裁判组制订的《
象棋比赛规例》。
[4] 2005年和
2006年的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和棋比例都超过
60% 。
[5] 刘适兰:《
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37-5, 2003)。
[6] 把国际象棋每方的两个兵都向前移一格
(第一步只能走一格
),在原来的位置放上两个炮,就构成了爱国者象棋。
[7] 相
(象
)在河口时,可以向前走一步
(占据对方象
(相
)的位置
),然后再走田字。一些原本例和的局面
(如单车对士象全
),强方可以用自己的相
(象
)兑去弱方的象
(相
),从而形成胜势。
[8] 参阅原文《
一种中国象棋行棋规则的修改方案》。
[9] 《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比较研究(七):中残局的策略》,象棋百科全书
(2004)。
[10] Murray HJ: A History of Chess, Benjamin Press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