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版块 发帖 消息 我的
Loading...
台州象棋协会
快来加入QQ群【台州市象棋协会官方群】(群号308053613)
朱永
1142
 摘要   很多棋迷同时擅长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现在这样的棋迷队伍正日益壮大。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存在很多共同点,也存在很多区别,可能有人要问,两种棋的学习是相互妨碍的,还是相互独立的,还是相互促进的?本文的回答显然是相互促进的,为此,需要对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做系统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找出彼此技术上的共同点,使得学习上不要花费重复的精力,二是找出它们的重大区别,使得棋手在技术的掌握上不致于混淆,通过比较来加深印象,这样棋手会把技术上的特点会掌握得更好。 关键词   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比较研究 一、概述   1. 起源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都形成于公元5世纪左右,从棋盘和棋子的结构上来看,两种棋的同源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象棋起源于印度,由印度传入中国。很多中国的学者持反对意见,因此考古学上对此研究得很多,分歧也很大。造成分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外考古学的交流不够充分,二是中国人有希望象棋起源于中国的主观意愿。不管意见如何,都说明中国和西方很早就有文化交流,象棋的形成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2. 文化背景   象棋的每一种棋子走法都具有象征意义,它们或多或少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价值,研究象棋文化背景的人很多,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中国象棋更多地反映了几千年禁锢的封建制度,而国际象棋则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历史背景。(参考学术论文《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37卷,第5期,2003年9月)   3. 群众基础   由于中国象棋简单易学,以及中国人口众多,因此中国象棋的群众基础比国际象棋广泛。至于国际象棋在欧美的普及程度,比起中国象棋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肯定要差很多。因为就国际象棋的难度而言,要掌握这门棋必须经过比较正规的培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这种培训的,就像围棋在中国得不到很好的普及一样。   4. 社会价值   象棋的社会价值包括很多方面,它是一种娱乐方式,一种开发智力的游戏,它可以培养人们作出决策的能力,锻炼人们承受输赢的能力,等等。同时,象棋还具有其他作用,例如报纸上经常会刊登象棋的排局,排局的创作和解答过程就如同诗词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象棋是一种艺术,在这一点上中国象棋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电子时代,象棋成了人脑和电脑较量的平台,自从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挑战IBM的“深蓝”以来,这样的活动就没有停止过,目的不在于让人脑和电脑比个高下,而是谋求其中的商业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象棋又在参加社会经济活动,这一点国际象棋比中国象棋领先得多。   5. 研究目的   很多棋迷同时擅长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现在这样的棋迷队伍正日益壮大。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存在很多共同点,也存在很多区别,可能有人要问,两种棋的学习是相互妨碍的,还是相互独立的,还是相互促进的?本文的回答显然是相互促进的,为此,需要对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做系统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找出彼此技术上的共同点,使得学习上不要花费重复的精力,二是找出它们的重大区别,使得棋手在技术的掌握上不致于混淆,通过比较来加深印象,这样棋手会把技术上的特点会掌握得更好。
 0    0  3144天前
朱永
1441
象棋史 象棋类游戏的源头,有中国说与印度说: 目录   1中国说[list]1.1六博源头说[list]1.1.1质疑[*]1.2易经起源说1.2.1质疑[*]1.3博戏、象数结合说1.3.1质疑[/list][*]2印度说[*]3参见[*]4参考资料[/list] 中国说 六博源头说 一种理论认为,国际象棋是中国象棋或者其在中国公元前2世纪的前身发展而成。[1] David H. Li,一位退休的会计,教授会计和翻译的古代文字,推测韩信借鉴了六博,在公元前204年至前203年冬天发展出象棋的雏形[1]。 持论者认为六博也叫象棋,棋子有枭、卢、雉、犊、塞这五兵种之分,《韩非子》:“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这一点和象棋中以杀将夺帅为胜相类似[2],所以是兵种盘局棋戏的鼻祖[3][4],之后改造为不用掷采、纯策略的塞戏[5],北周再变为北周象戏,唐朝再成为宝应象棋,又传入印度发展成恰图兰卡[6]。 质疑 此传承被杨荫深、张如安等中国学者质疑,因为六博、北周象戏、宝应象棋这三者间无论是规则、棋子或棋盘都大相迳庭[7][8]。 考古文物证实六博棋子非多兵种[9],因错读《山堂肆考》:“古者乌曹氏作博:以五木为子,有枭、卢、雉、犊、塞为胜负之彩。”把樗蒲与六博混为一谈,把樗蒲的采当成六博棋子名[10],也错把杀枭等同于象棋类游戏的将军,杀枭是抢敌方的鱼或阻止敌方得鱼的策略,而非胜利条件。而且六博不是象征人类兵种的战争,而是象征猛禽猎鱼[11][12]。多兵种的棋类早在乌尔王族局戏就有,有暴风鸟、渡鸦、鸡、鹰、燕这五种棋子[13]。 塞戏又名格五,也是需掷采、有运气的博戏,掷具为箸,有四采,在战国时代就与六博并称,并非汉代改造出现[9]。北周象戏是掷赛游戏的博戏,而非象棋类游戏[7][14]。 六博源头说是以讹传讹的结果[15],根本原因是象棋此中文辞具多种歧义,六博、弹棋、围棋、双陆、中国象棋等都能称象棋。 易经起源说 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号的《苏联棋艺》上发表文章说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思想,棋盘共六十四格对应六十四卦,黑白对应阴阳[16]。 质疑 早期的象棋棋盘并非有双色格。宣称李约瑟指称象棋是中国依据占卜而发明的说法是以讹传讹,因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讲的是与《灵棋经》同样用于占卜的星棋,而不是象棋[17]。 博戏、象数结合说 刘文哲认为所有棋类都来自《易经》的阴阳八卦、西周的五行思想、宋朝时的河图洛书等象数[18][19][20]。 宋会群、苗雪兰在《中国博奕文化史》也认为六博是源头,但演变过程中多了四维戏、儒棋,并认为传承过程是受象数影响,以及加上印度象棋的结合。他们主张六博当时就有反映象数,改变成四维戏、再改造为儒棋,之后锐变北周象戏,再跟印度四角棋结合。根据1955年出版的《古锦图案集》收录一幅唐宋之间、主题为琴棋书画的苏州织锦有一张八乘八的黑白棋盘,认为暗示六十四卦,并且就是宝应象棋的棋盘。在宋朝为了反映河图洛书的图十书九、洛书的九宫图,棋盘变为横十纵九路与增加河界、九宫,最后改为中国象棋[9]。 质疑 [align= left]由苏州织锦厂新设计的“琴棋书画锦”,棋改采用国际象棋。[/align] 这几种棋类也大相迳异。而且该幅织锦其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由生产苏州宋锦的苏州织锦厂设计的七彩重锦“琴棋书画锦”,棋盘图改取国际象棋以作新创意,并非唐宋古物图案。错误在于将宋锦误以为是宋代生产的织锦[21][22]。 印度说 笈多王朝的恰图兰卡是所有象棋的祖先。根据出古文物与文献,恰图兰卡的棋盘来自西元前五、六世纪的八条盘棋,在库思老一世时发展成波斯象棋,传入中国成宝应象棋。最后中国人在宋代改造成中国象棋[23]。 德国国际象棋历史学家Peter Banaschak指出,David H. Li有许多理论有许多自身不一致的地方,同时指出,唐代宰相牛僧孺的《玄怪录》内没有“炮”的宝应象棋才是中国象棋的真正来源[24]。 其实象棋中的其一棋子象(相)完全源于古代印度象棋的同一棋子象,两者走法完全一致,是走斜向两格,即是“田”字,也因此两方的象互相不能够攻击对方。国际象棋中的象亦同样源于印度象棋中的象,后来于约16世纪因为棋子上的两个象征象牙的突出部形像主教教帽,在英语被命名为主教,走法后来就从走固定斜向两格变为斜向走任意距离。 中国象棋从至少是公元前6世纪之前的围棋中借用了一些元素。由于围棋的影响,中国象棋是在棋盘的交叉点上而不是在格中行棋。
 0    0  3144天前
朱永
1246
中国象棋变体 中国象棋在历史中出现了不少的变体,在古代便有宝应象棋、大象戏、广象戏、七国象棋、满棋、三友棋、蜗角棋等[1],主要是从规则、排列、棋盘形状、棋手人数等方式改变下棋方法。排列方面最著名的是暗棋(广东和香港称为盲棋),利用了中国象棋的棋子一面有文字,另一面空白这个特色反转棋子,产生了带运气成份的变体,类似的有揭棋、落棋等。更有用改造过的棋盘,让三个人同时下象棋,演变为三友棋和鼎棋等等变体。 有些变体有两种以上类别变化,但以实际上最能明显的特色为分类依据。 目录    1带运气成份的变体[list]1.1暗棋[list]1.1.1台湾1.1.2粤港1.1.3中国大陆北方[*]1.2揭棋[*]1.3落棋[*]1.4三国军棋[/list][*]2规则变化2.1象过河规则2.2仕相升变规则[*]3棋盘变化3.1大象戏3.2小象戏3.3广象戏[*]4棋手变化4.1七国象棋4.2三友棋4.3鼎棋[*]5棋种变化5.1满棋5.2五虎棋5.3霸王棋5.4新中国象棋5.5中国飞弹象棋[list]5.5.1走法5.5.2吃子5.5.3基本规则[/list][*]6参考[*]7参阅[/list] 带运气成份的变体 暗棋 主条目:暗棋 暗棋,棋子不是放在交叉线上,而是放在格上,共4*8格,刚好放下所有棋子。开始时,将所有棋的背面向上,令人看不到棋子是什么,然后洗乱棋子,再放到棋盘上。未翻开的棋子称为暗棋,翻开了的就叫明棋。双方轮流行走,每次可选择翻开暗棋、移动自己的明棋一格或吃对手的明棋。吃棋时须考虑顺序。除了帅和将不能吃卒和兵,卒和兵可吃帅和将这个特例之外,所有的棋子只可吃掉同级或较小的棋子,而较小的不能吃较大的,吃光对方所有棋子者获胜。因为这种玩法没有正式规则,各地玩法有所不同。以下次序以红子的名称表示,和相应的黑子地位完全一样。 台湾 主条目:台湾暗棋 粤港 棋子顺序: [quote] 帅>伡>傌>炮>仕>相>兵 [/quote] 也有口诀:“公(即帅或将)车(音居)马炮士象卒”。香港的玩法中,炮的吃法走法和其他棋子一样,暗棋在粤语亦叫“盲棋”。 中国大陆北方 中国大陆北方棋子顺序通常与台湾的相同,但炮的吃法走法和其他棋子一样,和台湾的方式不同。 另有一类玩法,棋子顺序为: [quote] 帅>伡>傌>炮>相>仕>兵 [/quote] 此玩法在广东有另类的以小吃大规则,有相对的三字粤语口令: 相>伡──象髧车(髧(粤音/dam6/),即踩)卒>炮──卒摔炮兵>马──兵骑马仕>帅──士撑公(撑即刺死,公指帅或将) 此外,在这套规则里面,兵/卒不能吃帅/将,兵和卒要各安其位,兵不能吃炮,卒不能吃傌。 揭棋 揭棋亦称潮州象棋,越南文称为Cờ tướng úp、Cờ úp,使用整个中国象棋棋盘,开始时除了帅、将可保留原位,其他棋子要洗乱然后放在正式象棋玩法的棋子位置。揭棋的翻子需跟该棋子第一次移动同时进行,但该棋子的第一次移动的走法,需依照它的位置在一般中国象棋玩法时所在的棋子的走法。揭棋另一有趣之处是它容许了飞象过河、士过河。而揭棋的其他方面(一般走子、取胜条件等),都和象棋相同的。 另外有一种情况是,开始时除了帅外,也把士和象揭开留在原位。 落棋 落棋的棋盘、移动、吃法、胜利方式略同于台湾玩法的暗棋。唯一不同处,在于不是把所有棋子放置格子上,而是从三十二颗棋子拿一张,可以拿别人的棋子,两方轮流下,每次可选择从手中拿一枚棋子以正面方式放至棋盘任何一格,或是移动已放置棋盘上的自己的棋子。 三国军棋 三国军棋(又名三国志、三国棋)也是象棋的另外一种玩法,跟暗棋相同的是它必须将棋子翻开,但此外却与暗棋完全不同。 三国军棋故名思义,需三个人玩,棋子分成三方。棋子的走法同于中国象棋,但将帅走法同车,马无拐马脚,象无塞象眼。如同暗棋一样三方轮流翻开,依照所翻到的子来决定自己是哪一方。吃子同中国象棋一样不分大小,且只能吃翻开的子。 三国军棋像暗棋一样只使用半个棋盘,棋子一开始盖著洗乱,并分成四份,各八子,放在棋盘之四角的交叉点上(不是在格子内),排法如下图。 棋子排法: ○○○○┬○○○○○○○○┼○○○○├┼┼┼┼┼┼┼┤○○○○┼○○○○○○○○┴○○○○ 分队方式: 1.红、黑及将帅 [quote] A 帅、将、兵、卒(共12颗) B 仕、相、伡、傌、炮(共10颗) C 士、象、车、马、包(共10颗) [/quote] 2.红、黑及兵卒 [quote] A 帅、仕、相、伡、傌、炮(共11颗) B 将、士、象、车、马、包(共11颗) C 兵、卒(共10颗) [/quote] 3.将士象、车马包及兵卒 [quote] A 帅、将、仕、士、相、象(共10颗) B 伡、车、傌、马、炮、包(共12颗) C 兵、卒(共10颗) [/quote] 其中第一种方式中,红方及黑方只要任吃10子就算赢,将帅方需吃12子才算获胜。台湾多半是玩第二或第三种方式,将另两方吃光才算获胜。 规则变化 象过河规则 该规则由象棋演播室的作者董世伟提出,在这个规则中,象在三七路巡河线的位置时,可以向前走一格过河,也可以按同样的方法退回来;但河对岸有棋子时不能过河,过河后仍旧按照象步走,与对方象占有同样位置。[2] 仕相升变规则 由清华大学BBS象棋版的一些网友根据国际象棋的规则提出,仕(士)相(象)可以“升变”为兵(卒),升变规则如下: 仕(士)相(象)只能在底线升变;仕(士)相(象)升变成兵(卒)需要花费一步棋;升变是不可逆的,即兵(卒)不能变回仕(士)相(象);升变后的兵(卒)同其他兵(卒)的走法一样。[3] 棋盘变化 大象戏 大象戏是宋代出现的象棋变体,记载于北宋晁补之(字无咎)的《广象戏图》与清代的《心武残编》、俞正燮的《癸巳类稿》。大象戏棋子名称、数量和现在象棋类似,只是棋盘为十一路,而非九路,并且炮是放在车的外侧。 《广象戏图》:“象戏,戏兵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而以象戏名之。余为儿时,无他弄,见设局布棋为此戏者,纵横出奇,愕然莫测,以为小道可喜也。稍长,观诸家阵法,虽画地而守,规矩有截,而变化舒卷,出入无倪,其説亦可喜。暇时因求所谓象戏者,欲按之以消永日。盖局纵横路十一,棋三十二,为两军耳,意苦而狭也。尝试以局纵横路十九,棋九十八广之,意少放焉。然按图置物,计步而使,终亦胶柱而已矣;而智者用之,则十九者之间,尽强弱之形,九十八者之间,尽死生之势,而十九、九十八之外,死生强弱可循环无穷。饱食终日,得五说而为之,则涿鹿之纵横犹目前矣。” 《癸巳类稿》:“宋晃无咎撰《广象戏图》:象棋纵横十一路,棋三十二,视以局纵横十九路,棋九十八广之,其新旧二法皆与纵十路、横九路者不同。古十一路,盖兵卒相去中路三,今中二路,其第一路,炮居两旁,兵卒则居纵路二、四、六、八、十;炮马士两敌相对;炮无架,马旁行,士不出帷幄,三者皆不归衅也。” 小象戏 《象戏图法》记载此游戏兵种没有象,而有弩这兵种,其他则是将、士、车、马、炮、步(另一方作 卒)[4]。 广象戏 广象戏,又名广象棋,是北宋晁补之根据大象戏扩充的象棋变体,使用十九路的围棋棋盘,增加棋种,已失传。 明朝周琦《东溪日谈録》:“晁无咎象戏十九路九十八子,亦三十二子而增广之耳。其图未见其说,仅存所谓广十一路,为十九路者半局之数也,以三十二子为九十八子者,尽全局焉。尝以意度之半局十九路者,将一、士二、象四、车八、马八、炮十二、卒十四,共四十九子故全局得九十八子也。盖谓古局三十二子,两军其意苦,不若以九十八子为两军,其意少放十九路者。尽强弱之形九十八子者,尽死生之势、死生强弱变化无穷。茍得其说涿鹿之战,当在目前东坡曰着棋,饮酒挑粪吾皆不能,于愚亦然。故今因晁无咎之说,而推之或者古战法所在也。” 朝鲜南有容作有广象戏,与晁无咎的广象戏同名。 棋手变化 七国象棋 主条目:七国象棋 七国象棋由北宋司马光发明,参考同期广象棋,同样使用围棋棋盘,并改变棋种。玩家增为七人,并以战国七雄为称呼。 三友棋 三友棋由康熙郑传德发明。使用棋盘为一正三角形,三边连上半盘的传统棋盘为己方阵地。玩家增为三人。中央棋盘上有区域名为海、山城。其中车、马不可越海;炮不可越山城。棋子每方十八枚。另外多两种棋子:火置于三、七卒位置,走前斜一步。旗置于两士角,直行两步,过河后步数不限但不得渡河回原阵地。先赢著占有败者所有棋子。其余与传统象棋规则同。 鼎棋 鼎棋是1980年代发展出来的一种三人对弈象棋变体,目前在保定市有举办比赛。棋盘是三个9×9×9的三角形,顶端2格重叠以人字型排列,两两之间有标示“魏界”、“蜀关”、“吴河”之边界分隔。棋子分红、黄、蓝三色,开局由红方先行,然后按红、黄、蓝顺序走子。每方兵力与中国象棋相同,三方之“帅”、“士”、“相” 、“车”、“马”、“炮”用字相同,唯等级最小之棋子分别使用“兵”、“卒”、“勇”表示。 开局前各方底线棋子摆放与象棋一样,分别为“车”、“马”、“相” 、“士”、“帅”、“士”、“相” 、“马”、“车”。“炮”仍置于底线算起第三条线上的左右边线往内第二格,但因横向仅有七格,故双炮之间距离较象棋近两格;“兵”(“卒”、“勇”)有四子仍置于底线算起第四条线上,但因横向仅有六格,故紧靠两端各置两子;而第五子则置于底线算起第四条线上(横向五格)的中央一格。 游戏规则规定所有棋子均可过河作战,但棋子行走的路线均不可翻越棋盘中的三座山(处于中线右边的棋子只可过右边的河,处于中线左边的棋子只能过左边的河,只有处于中线的棋子方可随便进入任何一国)。所有棋子都可把落棋点上敌国的棋子吃掉。“帅”可见面,可出“帅府”过河御驾亲征,着法是纵线、横线或对角走一格。“帅”的着法和吃子请参看活动图例。(图例中每三秒走一步棋,下面的图例相同。)“士”可过河,着法是对角走一格。吃子见图例:“兵”每步纵线或横线走一格,可进可退,也可平走,但“兵”未过河前傍边有子不能走,只有向前走才可吃子。“兵”过了河即可升级,对四个方向都有攻击力,包括回防。“象”飞田字但不受塞眼之限,可过河。“马”走日字,不受别腿之限。“车”走緃线或者横线,只要前面没别的棋阻挡,所走格数不限。可吃掉线上最前方敌国的棋子。“炮”的走法和车一样,在线上没棋子阻挡所走格数不限,但“炮”只能在中间有一只棋子时(任何棋子包括已方和敌方的棋子)才可吃子。炮不能吃掉中间隔了两只棋子和两只棋子以上的敌方棋子。炮的吃子方法请看图例:将军和被将军 当有棋子咬住敌方的“帅子”时,要叫“将军”。“被将军”的一方要即时“解将”,不是“叫将军”和“被将军”的一方此时要停走。这时行走的双方当遇到停走方的棋子档著行走路线时,均不能通过,更不能吃掉停走方的棋子。直到“被将军”的一方“解了将”或是“叫将军”的一方吃掉了敌方的“帅子”时,停走的一方才可按顺序继续走子。 胜负 吃掉对方的“帅”子为胜,胜方可俘虏败方所剩的兵力继续与另一方战斗。每局棋只有一个胜利者,如果最后两方和棋,则先胜第一方的为最终胜利者。 棋种变化 满棋 满棋亦称满洲棋、一统棋,是清代的象棋变体。《清稗类钞》说:“行满棋者,置将一、士二、相二、兵五外,余仅一子,能间车马炮三用。故一交手,及纵横敌境,守者稍不慎,满盘皆无补救。此虽游戏,然可想见入关后索伦兵之气慨也[5]。 ” 下满棋时,红方将自己的一车、双马、双炮去掉,剩下的车具有车、马、炮的走法、吃法。其余规则同一般中国象棋规则。 五虎棋 五虎棋,是近代的象棋变体[6]。 下五虎棋时,红方将自己的两车、双马、双炮去掉。红方下时,一个兵可移动两次,或则移动两个兵。其余规则同一般中国象棋规则。 霸王棋 霸王棋,是近代的象棋变体[7]。 下霸王棋时,红方将自己的一车、双马、双炮、五兵去掉。红方下时,车可移动两次。其余规则同一般中国象棋规则。 新中国象棋 新中国象棋由四川宜宾人高林发明。新增了两个新棋子“龙”和“虎”代替了原来的“相(象)” 走法: “虎”的走法是中国象棋中“相(象)”的走法加上“帅(将)”的走法,但是按“帅(将)”的走法不能吃子。 “龙”的走法是国际象棋“象”的走法加上在两河沿上可以横走,步数不限,但禁止以后者走法吃子。 其他棋子的走法和吃子方法及其基本规则与中国象棋一样。 中国飞弹象棋 中国飞弹象棋由广东人张棋富发明,该种象棋与中国象棋相比增添了两种棋子“导弹”和“战机”,每种棋子各两个。 走法 “战机”:以“目”字的对角线为行度。“战机”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达周围的八个点,与“马”控制的据点一样多,但在同一直线前有两个其它棋子在时为“阻航”不的走着。“导弹”:以直线为行走路线,只要无其它棋子阻挡,可横冲直撞整个棋盘。其他棋子走法与中国象棋相同。 吃子 “战机”:吃子方法与走法相同。“导弹”: 导弹在攻击对方时与其它棋时与之同归于尽,对方的棋子攻击导弹(除“炮”外)同样同归于尽,但是“炮”可以吃掉导弹。其他棋子吃子法亦与中国象棋相同。 基本规则 与中国象棋基本相同,以将对方的“将(帅)”“将死”或“困毙”为胜。但当对方“导弹”进入“九宫”威胁“将(帅)”,“将(帅)”只有回避,若无法回避就算被“死将”。“死将”的一方负,对方胜[8]。
 0    0  3144天前
朱永
1194
中国象棋棋谱 棋谱是一盘棋局发展的流程纪录,多是古今中外的对局,或者是某人排拟的棋局。由古至今,出现过不少的象棋棋谱。目前这些棋谱都会刊辑成书或以电子棋谱形态[1]存放在互联网供人阅读。 不过比较出名的,多数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例如《橘中秘》和《梅花谱》等等,而且大多是手抄的,很少有刻印的版本,到了近数十年才大量出版成书。另外各象棋大师、著者都撰写了很多棋谱研究不同的开局、中局、残局和比赛;胡荣华著的《反宫马专集》和杨官璘著的《弈林精华》、《弈林新编》便是好例子。 目录    1棋谱记录2古代棋谱3现代棋谱4线上棋谱5注释 棋谱记录[ 01. 炮八平五 马2进302. 马八进七 马8进703. 车九平八 车1平204. 马二进一 卒3进105. 炮二平三 车9平806. 车一平二 炮2进407. 车二进六 炮8平908. 车二平三 车8进209. 车三退二 马7进810. 车三平二 马8退611. 车二平四 马6进812. 车四平二 马8退613. 车二平四 马6进814. 炮三进七 士6进515. 车四平三 车8平616. 兵七进一 马8进917. 车三平二 象3进518. 炮三平一 卒3进119. 车二平七 车6进620. 仕四进五 车6平821. 马七进八 炮2平422. 炮五平八 马3进223. 车七平五 炮4平224. 炮八平六 卒5进125. 车五进一 马2进426. 马八进六 车2进427. 车五进二 炮2进128. 车五平三 炮2平929. 车三进二 士5退630. 马六进八 前炮平731. 车八进五 马4退232. 炮六平五 炮9平533. 车三退一 士6进534. 车三平四 炮5进535. 帅五平四 车8平636. 帅四进一 炮5平237. 马八进七 (红胜) 古代棋谱 《梦入神机》象棋书谱。作者佚名,约刊于明嘉靖之前。据清朝《内阁藏书目录》所载,原书12卷。篇幅宏大,资料丰富。 现存卷一、二、三之残本,有一百八十五局,卷七一册,有残局一百局。 以红先胜局为主,局势虽大多简单,但甚精彩。是现存较早的一部古谱。 《梦入神机》的书皮深蓝色。书长27.2厘米,宽16.8厘米,版框大致长20.9厘米宽13厘米,中缝不计算在内。白口,双栏,上下鱼尾内,上刊《梦入神机》,中刊卷数,下刊页数。每半面刊一棋图,上书局名,下印着法和提示。《百变象棋谱》象棋谱。祖龙氏编,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刊印,有简短残局70局。其中红胜局八局,和局62局。记谱使用文字说明,具有早期象棋残局和记录方法的特色。清康熙及乾隆年间均有翻印版。《金鹏十八变》象棋书谱。作者佚名。成书年月不详。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编成的《百川书志》有此谱录,估计在此之前已经成书(两卷,一说一卷或四卷)。《适情雅趣》和《橘中秘》中全书谱序页,均冠以“金鹏十八变”。系统阐述了斗炮局的各种变化。同时也指出屏风马的战略方向。《适情雅趣》象棋谱。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 年)刊出,金陵徐芝编, 全书十卷,一至八卷册为残局图式,相传选自《梦入神机》,计550局。九、十两卷选自《金鹏十八变》,主要介绍顺手炮、列手炮的各种变化。该谱为内容最丰富、局例最多、规模最可观、最完整的象棋古谱。 在象棋界一度负有盛名、有“南杨北谢”之称的北京著名老棋手谈及《适情雅趣》时,指出其精华是它的杀法,特点是各种杀法应有尽有。谢认为初中级棋手若能精读此谱,细心揣摩,并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棋艺必有大进。 有些老棋手介绍他们自己的切身体验说,精读《雅谱》一遍,即可提高一马的实力。这些确是经验之谈。 对于高水平的棋手,凡未读过此谱者,精读一遍,了可兼收并蓄,相得益彰,借此大大提高象棋实战的杀力和战术素养。《橘中秘》象棋书谱。明朱晋桢辑。崇祯五年(1632)年刊印。其谱大多选自《适情雅趣》而经过整理,分类和棋谱的编写方法都比较完整。四卷。一、二卷为全局着法,分得先、饶先与让子三类,着重介绍斗炮局的各种变化,具有快攻速决、激烈相博的特色。三、四卷载140局实用残局,详细剖析各种胜和棋势。是明清两代版本最多的象棋谱,影响颇大,流传甚广。《自出洞来无敌手》象棋书谱。署名纯阳道人著。成书年月不详。偶有印本,多凭手抄本流传,为数亦极少。1948年始由邵次明刊录于《象棋战略》谱内。全书共分七类,每类五局,计三十五局。不附变着,益于读者研究。《梅花谱》象棋书谱。清王再越著。六卷,分前后两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均为全局着法。对顺手炮、列手炮、过宫炮、屏风马、对当头炮等,均有专题研究。变化细致深刻。着法精彩。其中八局屏风马对中炮为全书精华,对象棋布局有所创新,至今仍属棋战布阵的主流。原仅抄本流传。《无双品梅花秘》清乾隆中叶(公元1760-1770年间)武进周廷梅精象艺,壮年挟技游大江南北,鲜逢敌手。他增订的王氏《梅花谱》,丰富和发展了“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的各种战阵变化。原谱为手抄本,本世纪40年代后期,福州《象棋月刊》刊录时命题曰《无双品》,推崇之意溢于言表。《韬略元机》象棋谱。清张惠春等编,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刊印。六卷。前四卷为残局,后两卷为全局。残局共二百零四局,其中之和局着法深奥,选自民间流行棋势较明代先走必胜的残局有进一步的发展,是以后高级排局出现的开端。《吴绍龙象棋谱》象棋谱。相传为清乾隆时苏州象棋名手吴绍龙弈局,成书年月不详。原谱共有二十六局,今存十六局。内有让单先十四局、让两先二局;其中挺兵局十局,中炮攻屏风马六局。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吴绍龙对局的梗概。原仅手抄本流传,后收入谢侠逊所辑的《象棋谱大全》。《石杨遗局》象棋谱。相传为清乾隆、嘉庆间邗江名棋手杨健庭和石姓者(佚名)所著。杨善于用马,有“四面虎”之称。全书共有对局十二局,其中屏风马抵当头炮七局,单提马抵当头炮二局,顺手炮一局,均为和局。对兵局两局。红胜着法稳健而工整。原仅手抄本流传,后收入谢侠逊所辑的《象棋谱大全》。《梅花泉》象棋谱。海门童圣公著。成书年月不详。原为手抄本。 分上、中、下三卷,共三十六局、一百三十二变。清嘉庆年间经薛丙增订,发展为五十局,二百十余变。局式中如中炮鸳鸯马、单提马、左叠炮、屏风马弃马陷车等,新颖多样。其中屏风马弃马陷车局尤为少见。建国后有整理本出版。《崇本堂梅花秘谱》抄本《崇本堂梅花秘谱》,又名《摘锦梅花谱》,分上下两卷,共20局,79变。上卷得先9局,下卷饶先6局,饶双先1局,饶三先1局,饶左马3局。本书作者年代不详,内容与《梅花泉》相仿,估计两书同出一源。本资料由杨明忠先生提供,是镇江周秋水根据1865年魏塘陆愚溪的手抄本,于本世纪60年代加以誉印而流传。《心武残编》象棋谱。清薛丙编著,吴绍龙校阅。嘉庆五年(1800年)刊印。六卷。前两卷为棋局图式,有残局一百四十八局;后四卷为着法,基本上以和局为主,并将同一类型的残局集中在一起加以解析。谱中所有着法变化及订正部分,均较以前诸残局谱深奥。后附凡例十六则,可帮助领会古局棋规的各项要点。《百局象棋谱》象棋谱。清三乐居士编。嘉庆六年(1801年)刊印。八卷。共有残局一百零七局。着法以和局为主,棋势均为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局式,并以成语谚语命名。如七星聚会、野马操田、蚯蚓降龙、千里独行(以上合称“江湖四大名局”)等。其中八十九局与《竹香斋象戏谱》相同。在民间流传最广,迄今计有40余种版本。《渊深海阔》象棋谱。清陈文干编。成书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六卷,共三百七十一局。整理汇编了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残局、排局名作。如《七星》、《跨海征东》等。收录较全,并按双方子力分类介绍,以利于参考查阅。原谱手抄本,现为北京刘国斌所藏有。《竹香斋》象棋谱。清张乔栋编。原为二集,共一百六十局,曾刊印于嘉庆九年(1804年),后经修改补充,分三集,于嘉庆二十二年刊印。系集中古谱及流行于民间具有代表性的排局加以厘正,并取诸家之长而成。初集两册,七十八局;二集两册,七十局;三集四册,四十八局。均以和局为主,第三集比较深奥。《烂柯神机》象棋谱。清于国柱编。刊印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为编撰者二十年创作成果。全书四册,共一百二十局红胜残局,着法大都比较简明。后收入谢侠逊所辑的《象棋谱大全》。《蕉窗逸品》象棋谱。清隐橘斋主人编。松籁阁藏书。刊印于光绪五年(1879年)。选有七星聚会、野马操田、跨海征东等十个残局。经整理,分正编、外编两篇。正编为和局,外编为劣局。《蕉竹斋》象棋谱。相传由清代中期杭州的“棋孟尝”的门客们搜集当时民间流传的江湖残局,择优编辑成帙的。 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共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辑自民间采用的刊于各古谱中相同古局;另一部分是据古局修改加工而成的衍生棋局。 1976年有整理本问世。《梅花变法谱》象棋谱。《梅花变法谱》之流传,始于清光绪丁酉年间(公元1879年)。由吉安郑自梅之父“仿旧谱一卷”, 郑自梅校对。郑自梅称:“(该谱)与橘梅虽无并论,然炮马叙论,各见专长”。 全谱共十二局,以屏风马、顺炮类为主。《吴氏梅花谱》象棋谱。清吴梅圣著。刊印于1929年原名《象棋让先秘谱》,因堪与王再越《梅花谱》媲美,故习称为《吴氏梅花谱》,并以此为书名。共五编。以屏风马为主要论述对象,着法都是让先。阐述后走屏风马战胜先走方面五种攻势,内容精辟,其中尤以第一编屏风马先进7卒,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建国后有整理本出版。《善庆堂重订梅花变》象棋谱。全书共三卷,卷一得先五局六十变,均为“当头炮攻屏风马”;卷二饶先六局,七十六变,均为“屏风马破当头炮”;卷三杂局,四十变。 原书为手抄本,因无序,跋文等,故作者姓名,成书年代均无可查考,分析其内容,似后于《吴氏梅花谱》。根据北京刘国斌先生藏本,本世纪70年代江西棋友曾有该印版流行。《反梅花谱》象棋谱。原名《梅花心法象棋谱》。清巴吉人著。载全局谱七局,二十五变着。第一局为当头炮巡河车进中兵攻屏风马,对王再越《梅花谱》有推陈出新的见解。第二至第六局为让先胜;第七局为先手对兵胜。其中第五局横车龟背炮,别出心裁,流传颇广。原为手抄本。建国后由《象棋界》、《象棋》等刊载,并有整理本出版。 现代棋谱 《中国象棋谱大全》程明松主编,成都时代出版。集古谱36种,计1788页,另目录70页,插页前言等不计。本书按古谱成书时间的先后顺序,全局谱由屠景明、竺士菊进行整理;残局谱由杨明忠、冯锦诸、丁章照、陈建国进行整理,其中《适情雅趣》残局部分由石镛进行整理。全书收有全局谱《事林广记》、《自出洞来无敌手》、《适情雅趣》、《橘中秘》、《王氏梅花谱》、《韬略元机》、《无双品》、《吴兆龙象棋谱》、《崇本堂梅花秘谱》、《梅花泉》、《象棋满盘谱》、《郑氏梅花变法谱》、《吴著梅花谱》、《善庆堂重订梅花变》、《石杨遗局》、《反梅花谱》(1页~574页);收有残局谱《事林广记》、《梦入神机》、《百变象棋谱》、《适情雅趣》、《三才图会》、《橘中秘》、《韬略元机》、《万宝全书》、《心武残编》、《烂柯真机》、《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烂柯神机》、《象棋新谱》、《神妙变化象棋谱》、《棋谱秘录》、《棋学捷径》、《蕉竹斋象棋谱》、《象棋老谱》、《会珍阁》(575页~1788页)。本书整理时,所有象棋古谱力求收齐,以木刻本为主;对各种版本,特别是手抄本,均进行必要的考证,不仅整个版本,就是其中的内容,亦去伪存真。谢侠逊《象棋谱大全》书凡三集,都十二册,中有《适情雅趣》、《烂柯神机》、《梅花谱》、《橘中秘》、《象局汇存》、《象局集锦》、《弈乘》、《弈话》、《竹香斋》、《万国象棋》等十种。初集民国十六年四月出版;二集于同年十二月出版;三集于民国十八年七月出版。《弈乘》,分内篇和外篇,内篇五十局系谢先生与棋友的对局;外篇一○一局系当时全国各地名手的对局,以及清乾隆、嘉庆期间的“石杨遗局”(计十二局),和清乾隆间,苏州吴名手兆龙之对局选粹(计选十六局),皆为不可多得之古谱。《万国象棋》,介绍国际象棋各种棋子的走法和残局着法,以及部分对局。(谢生生曾于民国廿三年参加中、英、美、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象棋赛而获得冠军。)《弈话》,系当时海内外棋士于象棋方面的杂谈、随感、题咏,以及当时象棋活动的记载、橘中佳话等汇刊而成,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象局集锦》,计一五○个残局,都是当时象棋名手(如林奕仙)所拟,有胜有和,各局皆有特色,曲妙有致。《象局汇存》,系各种古局汇编而成,计一○○局,无作者姓名。包括“象棋新谱”(即“蕉窗逸品第四”)、“百局象棋谱”(“大全”原本误以为是“韬略元机”),以及“百变象棋谱”在内,尤以末后数局最为艰深。《象棋谱大全》一书,遍蒐历代古谱,且有棋艺源流的记载,包涵异常丰富,是研究象棋史不可缺少的大资料。古谱历经辗转传抄,大多残缺不全、编排错乱;本书特别勘误补缺、考证评注,对象谱之流传及推展棋运之贡献,厥功至伟,不可以道里计。杨官璘《弈林精华》《弈林新编》胡荣华《反宫马专集》王嘉良《象棋前锋》《象棋中锋》《象棋后卫》
 0    0  3144天前
朱永
1638
象棋胜和定式,是指中国象棋残局中取胜或求和的技巧及规律。 一场象棋大都会经过开局、中局、和残局三个阶段,据金启昌、杨典的《象棋残局胜和定式》和薛荣贤的《象棋初学实战指南》,依残留棋种的不同,残局有以下分类[1][2]。 目录   1兵类[list]1.1低兵胜单王,底兵不胜1.2单兵难胜单士1.3高低兵胜双士1.4高低兵胜双象1.5高低兵难胜士象1.6三兵胜士象全1.7双高兵胜单炮1.8高低兵和单炮[*]2马类2.1单马胜单王2.2马不胜单卒2.3单马取单士2.4单马难胜单象2.5马兵胜单缺象2.6双马胜士象全[*]3炮类3.1单炮不胜单王3.2炮仕胜单王3.3炮仕胜单士3.4炮仕胜双士3.5双炮胜双士3.6双炮和双象3.7双炮有仕胜士象全3.8双炮胜单马3.9双炮难胜单炮[*]4车类4.1自行车胜单王4.2单车胜双士4.3单车胜双象4.4单车胜单缺士4.5单车胜单缺象4.6单车难胜士象全4.7自行车难胜双马4.8自行车难胜双炮4.9自行车难胜马炮4.10自行车胜马双士4.11自行车对炮双士4.12自行车对三卒4.13车低兵胜自行车4.14车底兵对自行车4.15车炮对自行车[*]5参考资料[/list] 兵类 低兵胜单王,底兵不胜 [align= left]低兵胜单王[/align][align= left]底兵不胜单王[/align]低兵胜单王属例胜局,红先:1. 帅六退一将5平62. 兵四平五将6平53. 兵五平六将5平64. 帅六平五将6退15. 兵四平五将6退16. 帅五进一黑欠行红胜。底兵不胜单王底兵占了底线,将于二、三线上移动方可和棋。1. 帅五进一将4进12. 帅五退一将4退13. 帅五平四将4进14. 帅四进一将4退15. 帅四平五将4进1和棋。 单兵难胜单士 [align= left]高兵和单士[/align][align= left]高兵巧胜单士[/align] 单兵可否胜单士取决于王、兵与士的相对位置,在一般情况下,兵不容易得胜。 高兵和单士红先和:1. 兵五进一士5退42. 帅五进一将5平63. 兵五平六士4进54. 兵六进一士5进45. 帅五退一将6进1和棋。 此外,这个残局有趣的是,若红方多一相,则会形成巧胜!可参考古谱《运筹帷幄》。 高兵巧胜单士由于黑方将、士位置不佳,红先可得胜。1. 兵六进一士6进5(将6平5胜法同)2. 兵六进一将4平53. 帅六平五,黑必丢士。 高低兵胜双士 [align= left]高低兵胜双士[/align][align= left]高低兵胜双象[/align] 属例胜局:1. 兵七进一将4退1如改走将4进1,则帅四平五,接着再兵四平五,红胜。2. 帅四平五士5进43. 兵四进一士4退54. 兵四平五将4平55. 兵五进一士6进56. 兵七平六,红胜。 高低兵胜双象 属例胜局:1. 兵八平七将4平5若将4退1,则兵六进一将4平5,兵七进一将5平6,兵六平五,再用左兵杀将。2. 兵六平五象5进33. 帅五平六象3退54. 兵七平六将5平65. 兵五平四,接着帅五平四,再用右兵杀将。
 0    0  3144天前
guest
这是登录的故事~
最热的帖
第五站(椒江站)——山海论剑九盛杯首届台州象棋棋王赛 温岭站(第七站)——山海论剑九盛杯首届台州象棋棋王赛 第三站(临海站)——山海论剑九盛杯台州首届象棋棋王赛 第六站(黄岩站)——山海论剑九盛杯首届台州象棋棋王赛 关于举办“长广杯”2016年台州市县(处)级领导干部象棋比赛的通知 路桥区2015年“良一杯”第二届象棋棋王赛 山海论剑九盛杯台州首届棋棋王赛(玉环站) 第四站(路桥站)——山海论剑九盛杯首届台州象棋棋王赛 2016年黄岩区"庆五一"象棋比赛 台州市第四届象棋联赛 附录三 单败淘汰赛、双败淘汰赛和单淘汰赛制附加赛对局秩序表 第二站(天台站)——关于举办“山海论剑”“九盛杯”台州象棋棋王赛的通知 山海论剑九盛杯首届台州棋王赛通知 第十站(仙居站)——山海论剑九盛杯首届台州象棋棋王赛 浙江民泰象棋队象甲联赛温岭站风采 “国际特级大师”金海英与路桥高手对决象棋“车轮战” 勇芳_中国象棋 台州市少年儿童象棋锦标赛运动员名单(按报名先后顺序) 浙江象棋棋友群2015首届“苹果山庄杯”象棋公开赛 路桥区“小商品市场杯”比赛照片 浙江省台州市第十届“地税杯”象棋赛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比较研究.开局 关于举办台州市少年儿童象棋锦标赛的通知 热烈祝贺首届浙南沿海三镇象棋交流赛圆满结束 路桥区春节象棋比赛
Powered by HadSky 3.5.5
© 2015-2016 PuYueTian
2024-04-19 10:39:35,Processed in 0.0402 second(s).
Powered by HadSky